![]() |
主要用途 | 增稠剂 |
执行标准 | GB 29930-2013 |
生产许可证编号 | SC12063701406037 |
CAS | 9049-76-7 |
包装规格 | 25kg/袋 |
级别 | 食品级 |
有效物质含量 | 99% |
是否进口 | 否 |
将一定量的硫酸钠(作为膨胀抑制剂)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,40℃下搅拌溶解后,加入一定量的小麦淀粉,制成淀粉乳,再加入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,在密封、充满氮气的环境中加入一定量的环氧丙烷。反应一段时间后,用3%的盐酸调节pH值至5.5,离心、水洗、50℃干燥、粉碎、过筛,即得羟丙基淀粉。
羟丙基淀粉的制备工艺优化
以水媒法制备羟丙基淀粉,反应条件温和,设备要求不高,是一种最常用、最简单的制备羟丙基淀粉的方法。首先以取代度为考察指标,进行了单因素实验,发现影响羟丙基淀粉取代度的主要因素是:无水硫酸钠与氢氧化钠用量、配比,环氧丙烷用量和反应时间。无水硫酸钠用量过低,淀粉会过度膨胀糊化,导致搅拌和后续脱水困难,无水硫酸钠用量过多,淀粉不能充分活化,反应活性降低,取代度随之降低,实验表明其用量范围控制在15%~30%为宜;氢氧化钠用量过多,淀粉容易糊化,用量过低,淀粉在碱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活性基团减少,反应效率低,取代度不高,实验表明其用量范围控制在0.5%~2%为宜;环氧丙烷用量提高,产品取代度会上升,但相应的成本增加,并且反应效率不升反降,实验表明其用量范围控制在20%~30%为宜;增加反应时间,会提高产品取代度,但能耗升高,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,取代度增加幅度降低,实验表明其范围控制在12h左右为宜。